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工作报告

关于全县贯彻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情况的报告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23-08-03 访问量:



            沛县人大社会建设工委


为全面了解我县《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贯彻实施情况,5月11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贺伟带领执法检查组集中学习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简称“一法一条例”),详细解读了有关法律法规,5月16日,又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实地察看了张庄镇崔寨卫生院、河口镇孟庄医养结合中心、朱寨镇闫集医养结合中心、鹿楼镇鸳楼卫生院,详细了解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全面了解养老服务事业的成果效益、存在问题、下步打算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养老服务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养老基本服务保障,积极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和医养结合深入发展,逐步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县养老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养老服务框架基本形成。县政府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编制出台《沛县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规划实施方案》《沛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沛县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内容涉及养老机构建设运营、养老服务补贴、购买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老人优待救助、失能失智人员长期护理、医养结合等方方面面,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全县养老服务政策支持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养老服务投入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计投入近2600余万元,对全县所有敬老院进行提档升级,改善了老年人生活环境;投入1000余万元对全县18家养老机构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危房加固和消防设施配套整改,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老人安全;投入资金620万元,支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解决了部分居家老年人的实际困难;2022年积极向上争取政府专项债2.6亿,支持新建养老护理院8家,极大程度满足了我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养老需求;自长期护理保险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基金收入共计18755.27万元,支付各机构理赔等费用共计8798.86万元,其中支付定点护理机构费用1346.93万元,根本上解决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实难题。

)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在全县东南西北分别规划实施9个医养结合点,形成辐射全县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圈;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积极培育沛县福星夕阳红护理院、沛县康华护理员、沛县嘉华医院护理中心等民办机构,优化养老产业结构;招引九如城养老集团、苏州福星养老集团、南京悦华养老集团等知名养老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事业,不断提升全县养老服务工作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通过智慧信息平台,对全县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上门助餐、助浴、助洁、康复护理等各类服务;全县共有养老机构20家,实际拥有床位4377张,初步满足了全县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四)养老服务特色逐步鲜明。长户引领,解决失能失智长期护理难题。2019年7月沛县率先在苏北县区推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试点,2020年6月实现全县城乡居民长护险全覆盖,截止目前共有参保人员113万余人,通过政策叠加,资源汇聚,从根本上解决了失能病人家庭负担;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医养充分融合。着力推进部分乡镇卫生院转型护理院,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县范围的“县主城区-环城区周边-环全县域内”的三级医养结合养老照护服务网络。既满足了周边群众看病治病的需求,又让周边入住老人得到了其他机构无法享有的医养结合养老照护服务;智慧养老,便捷服务触手可及。不断创新“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快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断满足老年人助餐送餐、医疗康复、生活照料等需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贴心、周到的养老服务;信息支撑,老年大学创新发展。县老年大学积极开展5G智慧校园建设,突出“适老、智能、精准、高效”,实现老年大学智慧化,有力推动沛县老年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二、存在问题

养老意识尚需提升。一是思想认识还需提高。在当前老龄化趋势下,各级、各部门的主要工作聚焦发展地方经济,主动应对老龄化能力不足,基层养老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二是养老观念还较传统。“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住进养老机构不少群众还心存顾虑,很大程度影响了养老机构的发展。三是宣传力度还待加大。政府的宣传引导与群体的实际行为尚欠匹配,养老宣传的多样性和实效性还有待提高。

 (二)养老服务尚需优化。一是城乡均衡性有待加强。服务水平好,质量高的养老机构多集中于城区,因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起步晚、底子薄、投入少,远远落后于城区,服务设施和服务供给偏少,运营相对困难。二是服务市场化有待加快。目前,全县正常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较少,社会力量独立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养老产业开发不多,养老机构整体服务能力不高。

养老保障尚需加强。一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我县养老方面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虽逐年增长,但养老方面财政支出增幅与社会老龄化速度不相匹配。二是对医疗结构支持有待加强,如如床位一次性补贴,社会办养老机构民政部门每个床位一次性补贴5000-10000元,而公办养老机构却不享受这个待遇。三是人才保障依然薄弱。一线护理人员紧缺、专业知识较少、年纪偏大且缺乏稳定性已成为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工作建议

要提升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宣传引导。养老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科学系统谋划,提升工作理念,以战略的思维、超前的意识、扎实的措施,全力破解老龄化困境。同时,要注重宣传引导工作,主动广泛开展面向多主体、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活动,既要提高老年人及子女对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的认可度,让他们愿意接受养老服务,又要加大政策文件精神的普及化宣传,打通养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要明确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要把合理配置资源作为均衡发展的主旋律。围绕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老年人社会保障范围、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为老年人服务项目,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要把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运营的主方向。医养结合是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和高龄、失能失智、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的最优途径。要将医养充分融合,进一步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资源,鼓励推动具有一定条件的基层卫生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积极参与医养结合服务,努力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要把培育主体作为社会化养老主动力。养老服务社会化必须要有市场实体支撑,要将培育主体作为推进社会化养老的突破方向,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对公办和民办、营利和非营利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实现公平竞争、有序发展,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

要立足长远发展,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强化资金投入保障。要稳定财政资金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方面供给,要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土地利用等方面强化政策倾斜,吸引广大社会资本投入,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朝阳产业”;强化政策落地见效。要立足实际,坚持政策先行、统筹谋划、抓好落实,把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作为支点,将政策制度明细化、服务项目清单化,切实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基层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分类培训,积极构建养老服务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提高专业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强化职业保障,切实解决养老服务队伍人难招、人难留问题。

 

苏公网安备 32032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