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工作报告

关于沛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21-09-09 访问量: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根据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上下联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沛县人大常委会主要承担“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富民增收、强化要素支撑”等方面调研任务。日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兴常带领调研组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情况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1、积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围绕两带八集群,打造特色示范园区。高质量建设两大产业带,大沙河沿线新增优质果品0.2万亩、设施瓜菜0.2万亩和标准化鱼塘0.1万亩;徐沛快速通道集中打造20万亩绿色优质稻米基地,新增稻渔基地1万亩。高规格发展八大产业集群,提档升级肉鸭、辣椒制种、牛蒡等优势集群,推动产业由单个经营主体带动向产业综合集群带动转变。2021年,已完成夏粮小麦种植面积65.2万亩,预计单产亩平均420公斤,亩产较去年提高10公斤。总产约5.4亿斤,较去年增加0.07亿斤,全县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40万亩。二是升级加工物流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围绕稻米、果蔬、肉鸭等加工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大幅提升沛县本土企业加工转化能力。健全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采用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继续推进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建设,确保成功创建1个外延基地,面积达到3万亩左右。三是筑牢产业支撑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突出技术,夯实科技支农能力,2021年全县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力争成功创建一个省级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打造名牌,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打造字号农业整体名片,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产品品牌7个以上,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20个以上,2021年全县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80%以上,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立足土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围绕二横五纵产业布局,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全县新增高标准农田9.6万亩。强化装备,提升农机化水平,巩固国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成效,实施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2021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到95%以上。

2、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县建立18个农业包装物回收示范点,2021年确保全县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2%以上。化肥使用量比2020年同期削减0.6%,有机肥使用量增幅3%,全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量占比达88%以上,同比减少0.5%。处理秸秆、粪污两大产出物,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广镇村+企业运作模式,2021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与搬迁,全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95%以上。2021年,沛县筹措建设资金2600万元,立项实施沛县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项目,计划疏浚农村河道48条,疏浚土方100万方。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沛县作为第三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试点单位,认真落实部门监管责任、生产者主体责任。一是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加快形成涵盖从投入品监管一直到上市农产品可追溯的全程风险防控体系,严格落实三定一考核网格化监管机制。二是强化监管执法水平。依托利剑123行动,围绕农药及农药残留、兽用抗菌药及非法投入品等继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营造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三是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建成2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麦稻)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江苏省绿色优质小麦、水稻基地、13万亩江苏省绿色优质小麦基地,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8%以上。全年绿色食品认证主体12家,产品36个;有机农产品认证主体10家,有机转换产品16个;沛县黄皮牛蒡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四是强化监管检测。全年抽检部级样品6个,省级例行样品120个、畜禽样品60个,水产品10个,省级风险检测样品36个,抽检合格率达100%;依托绿色食品申报,检测样品34个,合格率100%;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督抽检60批次,风险检测200批次;各镇对本地生产基地或农贸市场的农产品全年共检测15567批次,合格率100%。五是全面推进规模主体入网追溯。依托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推动1500家规模种养生产主体入网全,实现主要农产品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打造一批消费者认可的追溯标杆企业或产品。

4、加强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全县拥有农业生产大中型农机装备15832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626台,耕整机械2679台,稻麦联合收割机2397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62台,水稻插秧机972台,小麦播种机1335台,大中型玉米精量播种机949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962台,高效植保机械2148台,烘干机402台(总吨位9322吨)。

(二)促进富民增收情况

1、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全面推行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补贴培训服务模式,截止到目前,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1620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706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人数658人。

2、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是提档升级家庭农场。通过政策扶持、创树品牌、典型示范、深化服务等举措,培育20个以上省市示范家庭农场,2021年全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77.12万亩,占比74.87%。二是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积极引导合作社走主体职业化、规模适度化、过程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市场化的五化发展道路,创建县级示范合作社50家。三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开展精准招商,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以上,年销售收入增长5%以上,2021年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稳定在30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480亿元。四是完善新型农业服务网络。2021年底构建完成框架完整、平台完善、功能健全、服务精准的县镇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

3、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广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股份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机制,探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有效途径,将更多的地块推向市场,把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留给村集体和农民。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 50万元行动计划,持续推动六型经济开枝散叶,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

(三)强化要素支撑

1、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制定印发了《沛县大学生招引实施办法申报细则》《沛县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实施办法申报细则》和《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实施办法申报细则》。完成2021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和人员日常管理工作。一是推进技术服务和交流合作。按每年不低于450人的数额,支持和鼓励全县企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镇村挂职、兼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每年组织医务工作者、中小学教师到镇村支医支教;提倡和鼓励依协议取得成果转让、开发收益,期间取得的成绩可以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岗位竞聘、等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二是落实基本待遇和考评激励。全县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挂职、兼职,合作期满返回的,原单位按不低于原下乡前职务和岗位安排工作,对业绩突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优先提拔重用。

2、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用地政策。一是坚守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禁以农业设施用地为名从事非农建设,通过预留总计10%的建设用地指标,对于能够进行定位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点状布局于县域乡村地区。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于2020722日获得省政府批复,在本次规划修改中共安排7%指标用于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二是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沛县农村宅基地总面积是9.31万亩,涉及23.86万户,其中长期闲置的有10022宗,占4.2%,户均260平方米。作为全国104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制定了《沛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目前,已完成房地一体的权籍调查125908宗,建立了调查成果数据库,已完成登簿流程的农房农宅共有87389宗。

3、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扩大贷款规模、风险补偿、给予利率和保费补贴、提供贷款担保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投入。进一步做大做优润农金等金融产品,制定完善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抵押贷款制度,大力推广农业保险贷等贷款模式,合理确定贷款的期限、额度。充分发挥农担公司沛县分公司的融资担保功能,提高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放款意愿。积极推进沛县金融服务网升级扩容工作,不断充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信息、完善金融服务网业务功能。截至2021430日,沛县涉农贷款余额362.1亿元,比年初增加40.05亿元,增速12.44%,各项贷款余额510.85亿元,比年初增加55.69亿元,增速12.23%,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完成三乡工程助力贷” 36户、2470万元。2021419日,徐州市首单鸡蛋期货价格指数保险在沛县落地,承保鸡蛋数量50吨,是继露地旱生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水稻收入保险后又新增一价格类收入类险种。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照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堵点和痛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品牌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的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叫得响区域性公共品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是农业产业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较短,农产品供给仍以初级产品为主,经、深加工能力不足,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多。高科技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不高。

是农业效益总体偏低。近几年虽然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由于收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结构性成本增加、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等影响,造成农户收益失衡。农业效益总体偏低,还需进一步对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是人居环境治理难度加大。各镇村发展不平衡,农村整体发展基础较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意识依然存在,散养家禽、杂物收集、积肥囤积等行为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农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还没有彻底扭转,污水、户厕、道路等短板还需要一步优化。

五是现代农业科技人才依然匮乏。农技推广体系与服务水平不高,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普及,科技培训尚需进一步加强。

是医疗人员配置尚需加强。各公立医院优秀人员招聘尚需加快速度,药品及耗材配送平台尚未建立,医共体内药品耗材配送没有明确工作机制;在远程诊疗服务方面,整体工作开展较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较少等因素,制约我县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发展。

是教育投入尚需加大力度。农村公办园27所,在园幼儿占比仅为19 %,距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60%的省定标准差距较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小规模学校办学效益低下,缺乏吸引力。职业教育阶段培训范围窄、农民培训积极性不高、跟踪服务能力弱、遴选工作进度滞后等。

是农业装备水平还需进一步优化。镇与镇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镇发展较快,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效果显著;有的镇推进措施不够得力,建设成效不明显。机具种类之间发展不平衡。比如稻麦联合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等更新换代较快,而小麦条播机、高地隙喷杆式喷雾机、粮食烘干机等发展较为缓慢。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机型少,价格高。国内的成熟的、性能可靠、作业质量好的蔬菜大棚机械机型少,国外的性能可靠,但价格较高。各生产环节之间发展不平衡。高效植保和水稻区小麦机条播仍是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短板,智慧农机、设施农业和绿色环保农机示范推广力度不够,连贯性不强。

三、下工作建议

(一)大力实施强村富民战略,促进农民群众更加富裕。持续强化两不愁三保障等相关扶贫政策落实,以防返贫为重点,确保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收入稳定达到7000元以上,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因村施策、对症下药,年底确保37个省市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全县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进一步提高。

(二)加快推进农业提档升级,推动乡村产业更加兴旺。一是打造特色示范园区。高质量建设两大产业带,大沙河沿线新增优质果品2000亩、设施瓜菜2000亩和标准化鱼塘1000亩,高标准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安国设施瓜菜精品园和龙固杨屯特色水产示范片建设;徐沛快速通道沿线集中打造20万亩绿色优质稻米基地,年新增稻渔基地1万亩,形成各具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精品园。提档升级肉鸭、辣椒制种、牛蒡等优势集群,全县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39万亩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围绕稻米、果蔬、肉鸭等加工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支持忠意、海通等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农产品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健全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采用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收益新发展订单农业3万亩。三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夯实科技支农能力,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培育云雪、忠意、广勤、育龙等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产品品牌7个以上,年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20个以上,新增高标准农田9.6万亩。四是实施扩大农业农村重大投资年活动抓牢总投资105.69亿元的52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加大组织推动力度,集聚资源要素,优化协调服务,保证项目按序时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招商地图,强化招商队伍建设,重点瞄准央企、民营500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

(三)纵深推进农村改革试验,保障要素供给更可持续。以新一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着力解决的问题、做足的文章、拓宽的渠道,积极引导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每个镇至少打造1个乡情浓厚、特色突出、体量适中、设施齐全的三乡工程创新创业园区。继续推动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信贷业务,确保全年全县发放三乡工程助力贷不低于5000万元推动不少于800名人才下乡。

苏公网安备 32032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