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工作报告

关于全县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23-09-01 访问量:

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6月上旬至8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正冲率领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县粮食安全工作开展了多次调研,推动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查看资料、听取汇报、询问交流等方式,深入到沛城街道李集水稻高产示范方、胡寨镇湖西农场杂交稻育种基地魏庙镇协心家庭农场徐州广勤米业有限公司、五段镇国有粮食收储库等现场察看,并召开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府涉粮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全面了解我县粮食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安全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重要性,全面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和政策措施落实,千方百计稳粮保供、促产增收、提质增效,粮食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物资装备和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总量稳中有升,全县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一)加强耕地保护,守牢安全底线一是强化责任。县政府相继出台《沛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关于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并将耕地保护纳入县对镇(街道)重点经济工作目标考核,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二是划定红线。突出把耕地保护放在首要和优先位置,根据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全县耕地面积为121.26万亩。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科学保障耕地保护任务落地上图,实际划定耕地保有量110.37万亩,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101.4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总规模420.95平方公里。三是落实措施。全力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2017年以来,共实施完成各类土地整治项目7294.4万亩,新增耕地3.93万亩;强化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出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后期监管办法》,共批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1.18万亩,全部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补充标准粮食产能1179.741万公斤。

(二)聚焦源头管护,夯实粮食根基。一是加快推进标准粮田建设。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建设,2022年,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95.6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比例78.65%,占永久基本农田比例94.24%2023年,我县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9万亩,项目总投资23460万元,涉及10个镇(场)、街道。扎实推进万顷良田工程,配套完善沟、渠、路、桥等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支撑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全县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38.9万亩。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围绕改善农业生产灌排条件,提升粮食产业带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实施了苗洼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涉及沛城、张寨、胡寨、湖西农场4个镇(场)、街道,总投资13642.07万元,新增灌溉面积2.0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40万亩;实施湖西洼地二期工程,总投资18750万元,疏浚姚楼河、苏鲁界河东支沛县段等河道11.37公里,疏浚土方78.63万方,加固堤防4.37公里;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及生态河道建设工程,总投资12090.5万元,疏浚农村河道344667.36公里,土方898.54万方,建设生态河道16条。三是加大农业科技和装备投入。实施秸秆还田、农机深耕深松等耕地质量保护技术措施覆盖面占耕地总面积70%以上;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基地水稻生产投入大中型农机装备5832台套,水稻机耕、机播、机收率100%,机械化植保防治率达98%。全县水稻机插秧面积36.78万亩,机械插秧率83%2022年,县政府下发了《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全县秸秆机械化还田暨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实施办法》,夏秋两季大力推进秸秆全量还田、打捆收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5%以上,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四是强化粮食储备财政保障力度。县财政每年足额保障储备粮的贷款利息、保管费、轮换费等补贴。2023年,我县储备粮规模由0.65万吨增加至5.05万吨,为满足新增储备任务的资金需要,县财政年初预算安排储备粮专项补贴资金756.6万元,较上年增长704%。今年已累计拨付447.39万元专项用于储备粮的保管、轮换以及贷款利息补贴。2022年,县财政将粮食共同担保基金中的财政资金由1000万元增加至3600万元,财政风险分担比例由38.6%提高至76.6%2023年上半年将粮食风险准备金由600万元增加至1100万元,切实解决粮食企业贷款难、卖粮难的问题,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基本满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资金需求,减轻了粮食企业负担。全面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2022年,中央省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累计1.07亿元 其中,粮食作物保险保费补贴0.64亿元;2023年,预计保费补贴1.18亿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稳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同时,为了做好资金安全监管,县财政局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沛县县级政府储备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沛县县级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资金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五是持续壮大粮食加工企业。全县288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470亿元,增幅7.6%,江苏恒润高新、江苏顺发米业获批省级龙头企业。全县拥有稻米加工企业20家,其中,市县龙头企业14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龙头企业稻米加工量突破200万吨,全年实现销售产值65.6亿元,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徐州广勤米业有限公司、沛县春光粮食有限公司全年实现稻米产值分别为11.56亿元、8.9亿元;市级龙头企业徐州育龙粮油工贸有限公司全年实现稻米产值6.9亿元。

(三)锚定稳产增量,促进提质增效。一是三大类粮食总量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全县粮食总产66.39万吨,比去年增加0.11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夏粮产量26.84万吨,同比增长0.8%;秋粮产量39.55万吨,同比下降0.3%二是三主粮作物面积二增一减202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150.26万亩,比去年增加0.48万亩,同比增长0.3%。其中,小麦面积为65.3万亩,同比增长0.47%;水稻面积45.6万亩,同比增长0.1%;玉米面积为24.24万亩,同比下降2.3%三是大豆面积产量实现双增。2020年以来,我县大豆种植面积增长势头良好,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政策因素影响,大豆种植面积大幅提高。2022年,大豆面积14.82万亩,比上年增加0.9万亩,同比增长6.5%四是粮食综合产能稳中有升。2023,省市下达我县粮食种植面积150.2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13.5亿斤目前,经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反馈,我县夏粮小麦播种面积65.44万亩,小麦单产410.4公斤,总产5.37亿斤,同比增长0.1%。上报秋粮播种面积85.46万亩,其中水稻46万亩,玉22.96万亩,大豆16.5万亩,预计总产可达8.2亿斤左右。

(四)严格储备管理,确保应急保供。一是加强粮食安全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沛县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相关工作机制,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先后制定《沛县粮食应急预案》《沛县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坚决确保我县粮食安全是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2022年,收购入库县级储备粮26500吨,其中,小麦24500吨、稻谷2000吨。2023年,新增24000吨县级储备小麦任务,库存点设在鸳楼,目前已入库24000吨,所有地方储备粮做到两分离四分开。同时强化地方储备成品粮油动态管理,成品粮1600吨,其中面粉1200大米400吨;储备160猪肉220 是加大储粮设施改造提升。不断加大对储粮基础设施的扩容改造和提标升级,全县国有粮食企业有效仓容量59万吨,其中,高大平房仓达到53.8万吨,现代型仓容比例达到90%以上。全县年粮食商品量约41万吨,能够满足种粮群众售粮需求。是扎实做好粮食购销。2021年,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23.14万吨其中小麦15.51万吨稻谷6.83万吨玉米0.80万吨销售粮食14.77万吨2022年,收购粮食29.46万吨,其中小麦25.5万吨粳稻0.28万吨玉米3.68万吨销售粮食16.29万吨。2023年,全县26个国有收储库点收购代储小麦18.7万吨其中,县级储备粮轮换收购2.4万吨现有在库粮食53.4万吨,其中县级储备粮5.05万吨,高于县级储备粮储备要求。开展季度检查与月度日常检查相结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是强化应急救灾物资保障建成粮食应急供应网点18应急加工企业6应急配送企业1应急储运企业1家,全部运转正常,确保不时之需有粮可调、有粮可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县农发行充分发挥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加大贷款投放,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3年,该行已发放3笔市场化小麦收购贷款共计24000万元,累计支付24000万元,帮助企业收购小麦103162吨,全力支持全县夏粮收购。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县农商行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农户、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提供灵活多样、符合实际的贷款服务,支持发展粮食生产。截至20237月末,行共支持粮食生产客户7555户,余额48747.06万元。是抓实粮食流通市场监管。全县国有粮食收储企业726个收储库点、597家涉粮个私企业(私营企业250个体工商347家)全部备案登记。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重点围绕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及明码标价执行是否到位,是否存在价格违法、压级压价、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对全县粮食收购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多渠道公布涉粮违规违法监督电话,做到有案必查,查必彻底,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安全责任意识有待增强。有些部门对粮食安全形势认识不清、职能职责概念模糊,涉粮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业务探讨和工作交流,责任分解、压力传导和目标落实不够到位,履责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有的认为种粮不如种经济作物、有钱就能买到粮食,对粮食安全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认识不到。还有的认为粮食安全是政府和业务部门的责任,与本部门、本单位关系不大等,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新粮食安全观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政治要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粮食安全政策和措施执行还有差距。

(二)种粮成本上涨等多因导致经营收益低。由于化肥农药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人工、机械成本及地租费用越来越高,加之部分农田水利条件差和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粮食种植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种粮农户心理落差大,种粮积极性受到一定挫伤,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因受降水增多及全国粮食市场行情影响,今年新麦质量及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平均价格1.2/斤左右,较去年1.5/斤均价降低了20%,亩均收益进一步减少。据调查,目前,各地粮库、贸易商以及制粉企业仍有补库的操作,但今年小麦质量分化,优质小麦备受青睐,制粉企业不断提价促收质优陈麦,导致陈麦价格强势上涨。持粮农户惜售挺价,粮源供应紧张,优质小麦供应偏少,大量芽麦以及萌动小麦流入饲料企业,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端的压力,给今年各类粮食收购主体带来不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相对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成为实现粮食安全的最大障碍。近年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依旧较差,每遇不利气象因素,农业有效抗灾减灾体系显得薄弱。种粮大户一无场地、二无设施,粮食晾晒难问题依然存在,如遇阴雨天气,影响粮食质量。我县农业曾遭过罕见的冻害、干旱、台风、雨、虫害等区域性极端灾害侵袭,粮食生产安全面临较大威胁。

(四)土地规模化规范化流转亟待加强。土地碎片化、种植效率低、难成规模化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农民仍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将土地流转外包,致使大户难以找到合适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制约了适度规模化进程。流转土地的不稳定性增加了经营风险和成本,成为土地规模化经营面临的一大难题。土地流转管理风险点不容忽视,规模性土地流转比例不高,相当一部分土地由村民自行流转,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力度。土地流转期限短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很多外来流转主体不愿或者不敢投入资金自行修建农田基础设施。

(五)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国有粮储企业自主经营能力相对较弱。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粮食收购已由政策性收购为主转向市场化收购为主。由于基层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多、底子薄,自主经营周转资金少,给自主经营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同时,国有粮储企业人才断档亟待解决。由于国有粮食企业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较大,经营效益不佳,招聘门槛待遇低,年轻职工思想不稳定,留住专业人才困难,从而使得人才梯队建设不足,企业中坚力量薄弱,后备力量匮乏,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发展后劲。目前,全县粮食企业职工队伍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偏低、技术人才持证上岗率较低,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断档现象明显,财务管理、计算机操作方面的人才匮乏,尤其缺少精业务、懂经营、会管理的后备干部人才。

三、工作建议

(一)增强责任意识,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一要站位全局。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政府各涉粮部门要跳出小我局地的认知偏见,充分认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算大账、算总账、算政治账、算长远账,切实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二要压实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制,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抓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生态保护责任落实,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粮食生产督查指导,形成党政同抓、部门共管粮食安全的强大工作合力。三要强化考核。强化耕地保护硬性指标考核,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只增不减。四要用好政策。健全完善粮食生产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统筹整合各项涉农政策和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其撬动作用,调动种粮积极性。

(二)改善生产条件,千方百计提高耕地质量。一要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田、土、水、路、电、管综合治理,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完善田间灌溉和生态防护工程,增强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评价,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强化长期跟踪监测,确保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二要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着力完善标准粮田的后期管护机制,签订管护合同,明确各方管护目标、责任与义务。进一步压实建后管护责任,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定期维护,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持续发挥效益,有效提升农田的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要加大耕地地力保护力度。针对土壤实际情况进行改良,提升基础地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四要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和科学用药,加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力度,严防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土壤改良培肥、节水节肥节药、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农业绿色生产新技术,推动耕地质量不断提升。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惠农政策扶持力度。一要提高种粮科技含量。强化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鼓励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装备在粮食种植中的创新和推广。围绕降成本、提单产、增效益,加强粮食生产技术指导,充分挖掘土地、种子、肥料的增产潜力,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推广应用。二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落实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措施,在资金帮扶、技术指导、人才引进、土地流转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具备实力的农业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合作社主体在积极从事粮食生产经营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县经营主体拓宽社会化服务覆盖面,提供优质及时的农业服务,搭建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有效衔接的桥梁,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带动更多农户种好粮食。三要建立种粮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着眼抵御各类风险波动带来的损失,加大补贴力度,适当上调最低收购价,充分发挥价格指导作用,稳定种粮预期,托底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四)加强市场监督,切实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一要建立农资产品保供稳价机制。及时监测预警农资产品和原材料市场价格动态,加大原材料投入力度,增强农资生产供应能力,确保市场供给稳定。二要加强重点农资价格监控。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防止假冒伪劣和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特别在春耕、秋播期间对农资购进、 销售、运输和库存变动情况要加强监测,畅通农资价格、质量投诉举报渠道,严禁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三要强化粮食购销市场监管。政府部门要提升智慧管理效能,加强部门协作联动,针对性开展联合执法,要对粮食收购企业开展常态化巡查、检查,从严从重从快查处涉粮企业价格、计量、垄断等各种扰乱粮食购销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五)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粮企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粮食储备机制。快推进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分梯级粮食储备新机制。通过运用财政、金融、投资等政策手段,建立地方政府掌控的社会粮食周转储备,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地方粮食储备相关工作。二要提升现代化管理效能。加强企业监督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立足内引外联,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粮食企业资源整合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企业组织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仓储物流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国家储备管理效能探索推行常年收购即购即销、委托代购、合作收购等模式,实现购销管理体制新突破。三要保障储备质量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储备管理库长制,对进出仓库的每一批粮食、每一个粮食经营主体,都要严格执行粮食质量检验制度。涉粮监管部门要加强检验检疫,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防不合格粮食进入政策性粮库,流入口粮市场。四要重视粮储人才建设。要从粮食仓储事业的发展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高度出发,大力实施人才兴粮兴储战略,通过采取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健全奖惩激励机制等举措,为企业发展补充新鲜血液,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创造工作环境,激发人才活力,为全县粮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苏公网安备 32032202000217号